
接近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高官的消息人士表示,兩家機構在這起隱私丑聞發酵之際,已向彭博駐北京高層表達擔憂。
央行消息人士稱,"中國人民銀行已經私下與彭博取得聯系"。該消息人士還表示,央行和外匯管理局決定不對此發布公開聲明。
中國央行特別擔心的是,該行下屬外匯管理局管理著3.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如果涉及外匯儲備資產組合的任何交易活動被泄密的話,可能會造成市場動蕩,并給中國央行造成打擊。
消息人士稱,"中國央行不愿意出來公開對彭博偷窺門事件發表意見,是因為中國政府對中美關系有所考慮。溝通工作已經私下進行。"
目前,追查彭博數據偷窺門事件的全球央行包括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德國央行。
英國央行對彭博的態度就沒有那么克制了。英國央行對彭博早在1990年代的一種信息操作方式強烈關注,但這套做法上周才公開。
英國央行發言人周二表示,"對央行而言,保護機密信息至關重要。彭博所發生的事件應該受到批評和追究。"
香港金融管理局昨日表示,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并開始追查,但沒有透露是否已經聯系過彭博社。
目前,中國央行和外匯管理局還未就報道置評。
事件回顧
美國時間5月13日一大早,彭博新聞主編馬修·溫克勒(Matthew Winkler)在自家網站上發文,承認彭博的記者確實進入其新聞終端獲得用戶的使用信息,并致歉表示"這一錯誤是不可原諒的"。
彭博泄密門事件于上周末被高盛爆出--彭博社一名記者詢問一位高盛合伙人是否已經離職,事實上該合伙人僅僅是在過去幾周內沒有登錄彭博數據終端,高盛對于彭博記者居然對用戶在彭博終端上的行為信息了如指掌感到擔憂。
盡管彭博社立刻聲稱上月已關閉相關渠道,并新設"客戶數據審查官"一職來確保客戶資訊不再對記者開放,但泄密丑聞還是引發金融從業者的強烈質疑。
公司介紹
彭博社是目前全球******的金融信息服務供應商,其數據終端系統"彭博專業服務"可以幫助客戶查閱和分析實時的金融市場數據,并進行交易。目前使用該數據終端的客戶遍布全球,包括交易員、投行、美聯儲、美國其他官方機構以及全球各大央行等。該終端年費為2萬美元,目前全球315000個用戶每年為彭博貢獻79億美元的收入。
與此同時,彭博旗下的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的終端,包括其媒體部門超過2400名新聞記者。他們通過終端系統可以獲得比訂閱客戶更多的信息,除了追蹤采訪對象的聯系方式以及個人家庭背景之外,他們還能通過內部系統查閱客戶最后登錄信息,查閱了那些金融市場數據等特定功能。